成考本科《教育理论(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

才智馆 人气:2.47W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成考本科《教育理论(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3.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凯洛夫

D.杜威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旧式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5.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划分角度是(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角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加强德育

B.发展智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健康第一

9.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0.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1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14.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素养?

17.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1.B2.A3.A4.B5.B6.B7.A8.C9.B10.C11.A12.B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14.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三、答案要点:

15.(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6.(1)具备教育教学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善于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善于组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和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等方面;

(4)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具有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的能力。

17.(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5)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6)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四、答案要点:

18.(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促进学生的体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

(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