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从错误走向正确的方法

才智馆 人气:4.32K

1. 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引导孩子从错误走向正确的方法

今天我们都认识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蒋老师刚才介绍他在课前“访谈”了学生,是以生为本的做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课前不一定要“访谈”学生(当然,能这样做最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文本,考虑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哪些可能读不懂?哪些地方他们会觉得有趣,哪些地方会受到感动?哪些地方容易被忽略?可能产生哪些多元解读,又可能发生怎样的理解错误?等等。

正因为蒋老师注重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文本,所以他敢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畅谈对“凤辣子”的印象,因为他知道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凤辣子的泼辣、放纵、放诞无礼,老师不引领不帮助他们也知道,学生已经知道的就不必再去纠缠。所以当学生说“凤辣子”是一个很热情的人的时候,蒋老师能够神情自若,还不慌不忙地让孩子把自己的体会写到黑板上。因为他早就知道学生在缺乏整体认知的.情况下,读这一个小小的片段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所以也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在课堂上能从容地指点和引导。

2.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站在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原有基础,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接下来我们就要想,我们怎么帮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怎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帮孩子克服困难?怎么引导孩子从错误走向正确?

观察蒋老师的课堂,我们会发现蒋老师的做法是——充分展开学习过程。问题出来了,不急于教,先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充分地讨论。错误出来了,不掩饰,不回避,反而把错误当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这节课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发现了学生的错误,教师不直接指出来,而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然后又衍生出新的问题(详见课堂实录第二部分)。这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就是“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反思、总结的过程。以生为本的教学,教师要学会适时“示弱”,“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因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 “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

3.师生对话走向生本

学习过程展开了,学生就有了发挥的空间,有了展示的平台。但同时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有“放开来”但“收不拢”的困惑,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往往会“杂、乱、偏”。比如,“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众说纷纭。哪里看出“凤辣子”喜欢炫耀自己?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学生对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依据文本回应问题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对别人的看法一时难以做出决断,对综合与归纳同学们的意见还需要练习,他们要走的路还很远。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能做到“外松内紧”“外圆内方”,机智地和学生对话,课堂讨论就会显得散乱。教这样的课,既需要教师的魄力和胆识,由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这一点,蒋老师在课堂上做得很好,有时他会重复一下学生的回答,有时候他会提炼或解释一下学生的观点,有时候他会梳理一下学生相同、相近、相似、类属的想法,有时候调整一下讨论的方向……老师这种适时适度的反馈可以让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方向,提高讨论的实效。教师的这种教学智慧,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蒋老师正是在反复的课堂实践的磨练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智慧。

TAGS:引导